「無論是旅行還是旅遊,最後都會成為生命的養分」-藍白拖


偶爾會被人問及「旅行與旅遊」的差異。若根據維基百科的定義,旅行的重點在「路途」,旅遊重點在「目的地」。

以前的我,用「背包與行李箱」區分兩者:背著背包的人是深度旅行者;拉著行李箱的人是膚淺旅遊觀光客。直到旅行回來後的沉澱與反思,我發現自己不過就
是個假背包客、一個膚淺的旅行者。

感到膚淺的主因是我不自覺製造出「旅行與旅遊」的對立。這種對立使我討厭觀光客,尤其是所謂的旅行社,在我眼中它應該改名旅遊社。

所以過去我會鼓勵大家:當背包客,不要當觀光客;只要背包,不要行李箱;只要自助,不要跟團。搞到自己像個革命狂熱分子,好像如果你沒用背包、沒自助,
就該被鬥倒。

事實上卻是,背著背包的不一定有深度,拉著行李箱的不一定膚淺,旅人只是選擇不同的行李載具完成一趟移動之旅。背包與行李箱、旅行與旅遊,花大把時間定義這些東西幹什麼?旅行不過就是一道菜,菜上桌就趁熱吃,花時間拍照打卡等菜涼,味道就變了。

無論你是懂吃還是會吃,最後都會變肥料;無論你是旅行還是旅遊,最後都會是養分。

現在,旅行對我而言就是享受當下。主動就自助,被動就跟團;有財力就住飯店,沒財力就住客棧;英文好就開口,英文不好就比手劃腳。旅行不該有好與壞的對立,哪怕只是站在原地吸一口氣,都可以是一趟小旅行。


- See more at: http://books.cw.com.tw/blog/article/658#sthash.hWSBpMgO.dpuf

留言